寒假来临之际,经济贸易法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团委关于“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”主题实践活动的号召,依托法学专业优势,重点围绕“青鸟归巢”返家乡实践、“助力乡村振兴”基层服务、“百万大学生进社区”志愿服务、“弘扬传统文化”主题实践及“我的山政我代言”母校回访等专项活动,构建起“校社联动、实践育才、专业服务”三位一体的经济贸易法学院社会实践特色品牌,取得了卓越成效。
统筹引领:奏响实践 “前奏曲”
经济贸易法学院坚持实践育人导向,精心组织了一系列社会实践动员活动,搭建起党委书记、院长牵头,党委副书记、团委书记具体负责,辅导员与学生骨干合力推动的立体化、全链条、高效能协同工作模式。专项工作组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,大力提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,线上积极推送“青鸟计划”注册、投递指南等实践动员攻略;线下召开专题动员会,分享以往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,切实提高实践成效。
跟踪报道:捕捉实践 “进行时”
学院通过新媒体平台精心策划并推送 5 期寒假社会实践风采展,凭借图文并茂的内容、生动鲜活的叙事,深入展现了同学们在实践中的动人瞬间与突出成果,吸引了众多师生、家长及社会人士的关注。活动期间,实践团队聚焦基层需求,在乡村振兴、社区服务、文化传承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,累计收到来自地方政府、合作单位及服务对象的表扬信40封,充分彰显了实践育人与服务社会的双向赋能效应。



风采绽放:定格实践 “闪光点”
(一)归巢青鸟展翅飞,政务实践育英才
依托“青鸟计划”实践平台,经济贸易法学院44名学子赴司法系统及基层政务服务机构开展岗位实践。于淄博市高青县麦田创新发展中心负责宣传工作,线上运营官媒、制作推文视频宣传公益;于临沭县人民法院实习,参与刑事、行政案件卷宗数字化归档,协助法官完成庭审笔录整理与法律文书校对工作;于牟平区政务服务中心,参与综合窗口服务,熟悉税务、社保等业务办理流程,协助群众完成“一窗通办”事项;于菏泽鲁西新区总工会驿站,结合劳动法相关知识为工人讨薪提供法律援助,慰问走访辖区困难职工和企业;于冠县人民检察院系统参与司法实务,规范撰写起诉书等法律文书,强化法律逻辑与精准表达能力。实践期间,经贸学子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素养与严谨的工作作风,收获了广泛赞誉。


(二)乡村振兴法治行,新路径上显担当
依托“乡村振兴”社会实践专项,经济贸易法学院组建52个团队或个人深入乡村振兴一线,以“普法+推普”“反诈+护农”“环保+治理”为主线开展专项行动,形成多项调研报告及实践案例。于聊城开发区蒋官屯街道实施“推普兴乡”计划,面向乡村开展普通话培训,设置发音训练、法律用语等情景教学强化实践;于菏泽单县张集镇各村落,针对农村电信诈骗高发现状,通过设立反诈宣传点、发放手册、举办案例讲座,切实提升村民反诈意识和识骗能力;于临沂市河东区深入乡村,通过举办学习会、研讨会、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,弘扬廉洁文化,提高群众法治观念和廉洁意识;于日照市莒县城阳街道实地调研剖析农村垃圾处理、卫生死角及绿化不足等核心问题,组织卫生清理专项行动,推动居民共建绿色生态空间。实践中,经贸学子充分运用所学法律知识,积极服务他人,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力量。


(三)社区和谐共治理,知行合一齐发力
依托“百万大学生进社区”工作要求,经济贸易法学院122名学子踊跃参与,深入社区,构建涵盖“普法宣传、社区治理、民生服务”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。于邹城市白衣堂社区向居民开展志愿服务,进行普法宣传,成功举办多场活动,惠及社区居民,创新性地运用方言情景剧和AI诈骗模拟测试,显著提升了居民的防骗能力。走进昌华社区,巧妙融合传统文化,通过评书普法、法治剪纸窗花和家训调解室等形式,有效调解邻里纠纷,传播法治理念。此外,他们精准对接民生需求,争做“法治带头人”和“法律明白人”,实现了普法效能与基层治理能力的双重提升。


(四)传统文化续新篇,法治守护正当时
经济贸易法学院87名学子,5个实践团队依托自身优势,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,深化红色法治文化传承,构建红色资源生动化与法治教育创新立体化实践体系,沉浸式研学解码“红色法魂”。于胶东抗日根据地旧址梳理“战地调解”“军民契约”等革命法制建设经验;于平阴县委旧址寻访老党员口述史、研读红色法治故事集、复原历史场景等多元形式,系统挖掘齐鲁大地革命法治基因;于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创新开展“法治微课进陵园”活动,结合烈士事迹阐释《英雄烈士保护法》的时代价值。在此基础上,创新打造“情系齐鲁红,思政践旅途”思政育人模块,搭建红色记忆与法治文明的对话桥梁,将革命精神赓续与法治人才培养深度融合,为新时代法治教育注入青年视角的红色动能。


(五)山政风采再绽放,招生宣讲传四方
经济贸易法学院学子组建36支招生宣讲团队、76名实践成员,创新开展“法治特色+校友情怀”招生宣传活动,足迹覆盖鄄城一中、博兴三中、即墨一中、沾化二中等重点中学。各分队通过“沉浸式宣讲+互动答疑”模式,结合《民法典》普法微课与“我的法学成长路”故事分享,生动展现法学专业特色与法治人才培养优势。其中鄄城一中小分队以“对话未来法律人”为着眼点开展团队宣讲,发放招生资料,生动讲述山政故事,为学子答疑解惑,激发学子对法学专业的浓厚兴趣。实践团队将招生宣传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,为学校吸引优质生源注入经贸力量。


荣耀表彰:续写实践 “新征程”
本次寒假社会实践,我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与专业特色,科学规划、精准动员,组织616名学生投身基层一线,覆盖16个团支部,大一大二年级实践参与率提升至96%。
开学后我院迅速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总结工作,及时收集寒假社会实践报告,充分了解社会实践开展情况,共收到来自2023级、2024级616份社会实践报告。学院团委组织专任课教师、辅导员、学生骨干组成评议小组,按照主题鲜明、内涵丰富、形式多样、查重率低于15%的要求严把质量关,最终评定院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3个;院级优秀社会实践报告:一等奖17项,二等奖22项,三等奖18项,优秀奖16项。
经基层团委择优推荐,校团委进行审核评选后,经济贸易法学院2支团队获评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;2人获评校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;6项报告获评校级优秀社会实践报告一等奖,6项获评二等奖,2项获评三等奖。
“法者,治之端也;行者,知之成也。”未来,经济法学院将持续深化“法治赋能+社会治理”融合实践,让法律条文在民生关切中焕发生机,使学术智慧于社会治理中高效转化,引领青年既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,更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躬身践行者,在时代答卷上镌刻青春印记!